教育部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动能打造品质保定的实施意见
教育部各司局、各有关直属单位,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为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服务保定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开展保定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动能、打造品质保定,推动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质量、构建区域产教深度融合新格局、加强政校企协同联动、建立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着力打造文化精神传承高地、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打造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亮点和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域职业教育改革新模式、新样板。1.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启动保定职教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市区职业教育承载力和办学水平。全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市、县(市、区)政府持续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整体提升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到2022年,市域内26所公办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打造6所国内一流水平、10所省内领先水平的中职学校,力争5-6所中职学校入选国家优质中职学校,20个左右专业入选国家优质专业。整体提升保定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按照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标准,集中力量建设2所高职学校,支持1所高职学校进入省“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序列,3-4个专业群进入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序列。支持保定推进市域内至少1-2所优质高职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加快推动保定学院、河北金融学院等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2.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进职普融通协调发展,支持保定市开展职普融通创新改革试点,建立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探索逐步打破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籍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职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探索整合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统一支持政策,实现资源与政策共享。支持保定市继续实施“3+2”中高职贯通培养,引导扩大专科高职学校分类招考的比例。支持保定市优质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合作,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支持驻保应用型本科高校招收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建立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制度,挖掘安国中医药文化、曲阳雕塑文化等优秀匠艺文化,依托优质职业学校、企业和行业组织,在保定市区建设6个、各县至少建设1个职业启蒙教育基地,为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与劳动技术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3.推动职业教育特色集群发展。适应保定加快构建“一核一廊一区一带”发展格局,推动区域职业教育集约高效联动发展。推进阜平等九县职教协作区、唐县等五个邻近县职业学校专业整合,促进区域职业学校协作式发展。支持保定市面向县域中医药、康养等特色产业,筹建2-3所特色高职学校。面向保定北部京雄保科技创新走廊人才需求,以中心城区、涿州、高碑店、定兴等为支点,重点服务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力智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保北职业教育集群;面向保定南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区,以安国、博野、蠡县与高阳等南部县市为支点,重点服务生命健康、安国中医药、高阳纺织等特色产业,打造保南职业教育集群;面向保定西部沿太行山西部生态文明发展带,以涞源、易县、涞水、曲阳、阜平、唐县、望都、顺平为支点,重点服务生态农业、绿色产业、文旅产业,打造保西职业教育集群。4.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职业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制定高技能人才引进政策。扩大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落实职业院校在空编数以内,按照不超过总编制数15%的比例面向社会和企业自主招聘或选聘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任教,不纳入编制内人员,财政部门按照编制内人员经费拨款标准拨付经费。遴选认定一批大师、名匠,按规定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和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所需资金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赴省内及京津优质职业学校访学交流,在保定市大中型企业成立10家左右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设立教师企业实践岗位,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进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实施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计划,遴选认定一批市级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计划,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改革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将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打造10-15个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成3-5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争创1-2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5.优化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围绕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部署,进一步打通、搭建、拓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渠道。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支持辖区内3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推进京津冀共建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规模企业,打造1-2个产教融合集团,培育2-3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一批覆盖主要专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依托区域内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力争建立10个左右示范性流动站。力争建设3个左右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依托保定深圳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产业园、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产业园区,遴选3-5个产教融合示范园区,每个示范园区至少培育5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统筹保定职教园区教育资源,加速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满足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大赛等需要。6.加快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健全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支持行业和国有企业继续办好做强现有的职业学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鼓励驻保定市的优质企业单独举办,或以混合所有制形式举办职业教育。支持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冀中职业学院与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规范民办职业学校办学行为,稳步扩大优质民办职业教育规模。借鉴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探索以多元投资机制建设职业学校。鼓励地方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方式支持企业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7.服务区域重点产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力,以环北京区域为重点,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三大领域,依托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等重大承接合作平台,增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推进职业教育与京津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场景共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推动京津优质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向保定延伸布局。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保定市“医、车、电、数”等重点产业能力,打造制造强市、质量强市、网络强市、数字保定。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引导职业学校开设中草药栽培技术、中药生产与加工、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医药专业(群),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中医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立一批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炮制传承基地。围绕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群,加快培养高端装备制造、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相关技术技能人才。支持职业学校与驻保汽车相关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研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围绕电力智造产业,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重点,以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设备为基础,打造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群。支持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电力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电力产教融合联盟,共建职工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基地。围绕数字经济产业,依托保定深圳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产业园、高新区软件园等园区、百度定兴大型数据中心和百度徐水大型数据中心等产业,推动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扩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人才培养规模。支持职业学校与北京、天津、雄安新区及省内相关企业的合作,建设一批数字产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8.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利用保定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优势,引导职业学校发挥专业优势,组建技术创新团队,主动与保定市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协同开展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重点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促进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产业化。实施“京畿人才计划”,落实“人才十条”等引进人才激励政策,瞄准保定重点产业、优势企业急需的人才,定期发布需求目录,提高引进人才精准度。重视“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采取多种方式,给予特殊政策,满足企业需要。进一步发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推广院士周末工作坊、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进人才的做法,吸引更多人才为保定创新服务。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职业学校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科学研究等收益用于人员奖励部分,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的收入,在合理扣除当期需支付的实训设备和耗材购置、教材开发、水电等直接成本后,可按不超过60%的比例提取资金,用于核增单列管理的绩效工资总量,由学校自主分配,不受绩效工资水平控制线限制,不作为下一年度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基数。出台技术技能人才创业就业住房优惠保障等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留在保定,吸引京津冀技术技能人才来保定创新创业。9.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强与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深圳湾(保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园区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高水平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兼具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的创新平台。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通过“企业+协会+职业学校+金融机构”等多种合作模式,开展技术研发,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支持职业学校建设全方位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包括技术转化、成果孵化等集成化、高品质的技术服务。引导社会各类投资资金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创业项目提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融资贷款担保等服务。支持校企共建更多的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10.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发挥职业教育助力服务乡村振兴作用,持续实施以阜平职教中心为龙头的“9+2职业教育协作区”模式,探索县域间职业教育优势互补、统筹协调、融合发展的布局。发挥阜平县、徐水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带动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山区职业教育促农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新路子。推动城市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农村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向贫困地区扩展延伸,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整合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农业农村等部门培训资源,支持职业学校举办专业技术实体或机构,发挥专业资源优势,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与终身教育。坚持需求导向,服务“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农业电商、农产品网上交易培训,打造高素质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力争入选1-2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11.精准服务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以保定市县域特色产业为引擎,科学制定职业教育差异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支持县域职业教育面向“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培训基地,打造一批县域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典范。调整优化区域内中高职学校专业布局,围绕保定市粮食、林果、乳品、肉蛋、食用菌、蔬菜、中草药和杂粮等八大优势农业产业,构建特色农业专业集群。围绕安国中医药、曲阳雕塑、高阳纺织等特色传统产业集群,构建特色产业专业集群。12.加大服务生态环境领域力度。支持职业学校主动服务保定高水平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重点建设相关专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围绕生态修复保护及土壤污染治理,重点建设绿色建筑、土壤环境监测评估、水污染控制、城乡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技术等环境保护类专业;围绕绿色农业发展,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园艺技术等专业。围绕生态农业发展,开展农业节水节肥节药培训;围绕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打造雄安绿色生态屏障,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保护培训,培养大批拥有现代环保技术、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意识的高技能人才。13.传承创新民族传统工艺、民间技艺。加强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校企合作打造一批缂丝、石雕、定瓷等特色民间艺术馆、博物馆。推动职业学校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深入挖掘中医药、哈哈腔等优秀传统文化和工艺,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深入挖掘保定市狼牙山、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校内红色基地建设,弘扬红色文化和老区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养一批非遗传承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增加职业学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14.服务支撑现代文化产业。着力加强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广告传媒、数字出版、文艺演出、影音影视等新兴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支持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河北曲阳雕刻学校、曲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职业学校,利用产业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鼓励各县职业学校以文化特色产业为基础,推出一批具有保定元素的文化品牌。服务保定市打造京津冀旅游枢纽地、北太行文化生态休闲体验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培养培训红色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各类专门人才。15.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鼓励保定市职业学校、企业与发达国家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高端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共建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保定市职业学校依托河北省中德合作项目等国际合作平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选派校长、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学习进修。培育职教国际品牌,支持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祖冲之学院”、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电力丝路学院”、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建设“鲁班工坊”等海外学院,设立海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支持保定市职业学校重点围绕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国际产能合作,主动服务驻保企业“走出去”,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与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一批培养培训基地,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形成与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积极打造1-2所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把职业教育纳入保定市对外开放总体规划,作为友好城市(省州)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验,走在全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前列。16.建立部省协调机制。建立由教育部部长和河北省政府省长共同担任组长,分管副部长和分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教育部相关司局和河北省教育厅、保定市政府、省政府职业教育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决策保定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事项。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政策咨询与实践指导工作职能。市、县两级同步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17.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建立与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保定市逐步提高高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健全高职学校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专业大类调研论证培养成本,提高装备制造类及其他艰苦行业、紧缺领域相关专业拨款标准。落实河北省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研究制定支持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等优惠政策,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推动校企深度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支持。完善职业学校考核评价机制及教师激励机制,依法依规推动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将质量、效益、规模列为对学校考核评价重要依据,且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人事调整等方面挂钩。18.优化改革发展环境。统筹规划区域内职教园区建设和职业学校发展,切实保障职业学校建设用地和其他办学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市、县两级政府要为职业学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实训设备等重要设施设备采购以及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等设置绿色通道,减少审批、简化程序、提质增效。定期举办京雄保职业教育论坛,发挥智库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成立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加强职业教育改革研究;开展“优秀产教融合企业”“优秀实训基地”“优秀双师型教师”“保定工匠”等评选活动,培树职业教育典型,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宣传工匠精神,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教育部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4日